扬州记
来源:   发表时间:2014-04-26 11:10:49   作者:朵而

 旅行的美妙之处,莫过于在陌生的环境中寻找一种奇特的-----未曾谋面,却心有灵犀的邂逅。初识扬州,源于杜牧的《樊川文集》。“青山隐隐水迢迢”,说的就是这座“绿扬城郭”。一直,心想往之。而这次真实的交集,来自公司组织的江苏之行。

尽管,没能一路带来椒江的好天气,但旅途中源自内心的快乐总能驱散扬州阴雨带来的小遗憾。

2024新澳原料免费资料1

历史上扬州的富庶,盐商绝对功不可没。一段来自凤凰网的资料记载:扬州作为盐商的聚集地,主要和扬州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有关。扬州地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西濒运河,东临大海,方圆数百里内,河道纵横,水陆交通便捷,是自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南漕北运船舶必经之咽喉。加之扬州附近有当时全国最大的海盐产场,即江苏境内淮河以南和淮河以北的两处产盐区,历史上一直流传着“两淮盐,天下咸”的民谚,而两淮盐业的管理中心就在扬州,扬州也就成了盐商的聚集地。对于盐商来说,市场就是生命,通过市场垄断而低价获得、高价出售就是他们的致富路径。由于淮扬自古就是税赋重地,凭借政府给予的特权,他们获得了江苏、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等六个省份的巨大市场。而这六个省份几乎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因而造就了扬州盐商的鼎盛,也造就了扬州的繁荣。尤其是清康雍乾年间,扬州盐商的财富和影响力可谓达到了极至。

财富的汇聚,也揭出了人性最基本的贪婪。“饭饱思淫欲”,掌握着经济大权的盐商们花天酒色的奢侈生活在当时也令人叹为观止。据传,当年运河两岸,妓院林立,红袖飘香,日夜车水马龙,时时人声鼎沸。为博红颜一笑,盐商们一掷千金。竟连隋炀帝也多次微服光顾,这足以说明有多少的吸引力。不仅有些遗憾,若我生在当时年代,也学史上女子芸娘,“易髻而冠”扮一扮男子,也探一探其间多少新奇。如今,运河两岸遍是酒吧,只见里面灯火摇曳,人影恍惚,不知有多少痴男怨女在此醉酒欢歌,畅饮人生。

去扬州,当然少不了烟红柳绿的瘦西湖。“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扬州瘦西湖,以清瘦狭长,独异诸湖”。正值阳春三月,花儿娇艳欲滴,柳絮纷飞,时有小船在湖中荡漾开来。一花一柳,一水一舟,和着那桥,那亭,俨然是一幅生动的水彩画。已分不清,到底是人给了风景生气,还是风景给了人生动。总想在镜头里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迹,但因正逢双休日,园内人满为患,所以,总时不时地走进人家的风景里。

路经“徐园”。据说,此二字为扬州名家风先生之手,是为当时的军阀徐老虎所题。两字不同字体,园字为狂草,且写法特异。“圆”字里的“员”看起来是“虎”字,似乎有虎困笼内之意。此有两说:一种是说风先生不想替徐老虎题字,有不畏权威之意;二种是喻徐老虎投国无门,如笼中困虎。但不管是真有此事也好,还是后人的杜撰而已,总为整个瘦西湖凭添了一点历史的文化气息。

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让二十四桥成为有名的景点。只是旅途走得太快,以致于尽管带着很强的好奇心,却没能有时间去数一数到底有没有二十四座桥。不过,有点小遗憾也好,总会给下次的旅游留着点念想。

哎,差点还忘了说:来扬州,必须来尝尝正宗的扬州炒饭。虽然现在区域经济交流广泛,我们椒江的扬州炒饭也很地道。但不管怎么说,人家也算是“正室”,总有那么一种响当当的味道。还有,还有扬州有名的灌汤包,轻轻咬上一口,一起飞泻是汤水和口水。还有,烩面,烫干丝……来吧,来扬州,让你在享受风景的同时,再上演一出激发灵感的味蕾扬州。

浙ICP备14014151号  版权所有:2024新澳原料免费资料1   技术支持:台州极速